土木工程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建筑知识>岩土工程

建筑施工工法如何选题?怎么编写施工工法?

 更新时间:  编辑:土木龙

一、我国推行工法的历程及工法的重要性

工法是来源于日本的专用名字,在日本《国语大辞典》中被称为工艺方法或工程方法。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有和工法相近的名词,例如施工方法(Construction Method)、施工体系(Construction System)、施工工艺(Construction Process)和施工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984,我国开始引进工法的概念,逐渐得到国家、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当时,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道的施工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国际招标,引进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Taisei)以低于标底(14960万元)43%的价格(8463万元)中标,整个施工过程中采用精干组织、科学管理、先进施工技术,达到了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效果。大成建设株式会社在混凝土搅拌工艺中采用了“分次投料搅拌工法”、在输水隧道施工中采用了“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工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家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学习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的先进工法管理经验,并在全国施工企业实施工法管理。1989年,建设部下发《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标志着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制度化的开始。我国工法制度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1996年)、《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

工法的开发、编制、应用工作在我国施工行业已开展30余年,它对于推动我国施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企业市场竞争加剧,工法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专业水平要求也愈来愈高,工法开发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施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工程质量好坏不但与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采用的施工工法都有很大关系。尤其工法作为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业主需求的不断变化,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引进,结构新颖、工艺复杂、工法多变、施工难度大的建筑产品不断涌现,对施工承包商的规范化施工及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施工组织过程中,不仅有边设计、边拆迁、边施工的施工组织管理及技术经济矛盾,也有前期工程、交叉施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干扰及影响,还有不明地质环境、不确定因素、安全风险高的不利因素等,这些问题都可借助工法创新来解决。因此,施工工法在技术创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法成为决定竞争规则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成果更多表现为工法。为了保证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升,要求产品的建筑方式,尽量走向工厂化、机械化、装配化。但是,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性,无论工业化程度如何提高,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必然还需要通过工程现场实施。这就要求在施工方法上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科学的管理技术及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随着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发达国家为先导的新型建筑材料(包括建筑节能材料)、新设备等的生产和采用,要求必须适应当代设计技术的进步,广泛采用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当前,工法已不仅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也不仅仅是对普遍性和重复性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作用已远远超越工法问题本身。工法对企业、产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成为决定竞争规则的关键性因素。

二、工法的概念与内涵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中明确提出: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工法具有以下特征:

实践性——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来源于工程实践,是工程实践中总结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进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并最终运用到新的工程实践中去,为工程建设服务。

针对性——

在施工中用同样的材料、设备和管理,如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会得到不同效果。因此,工法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提出的。例如用“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法”拌制混凝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混合物,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满足原有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水泥用量。

系统性——

工法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是采用系统原理总结的综合配套施工技术。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工法,没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无法保证工法的顺利实现的,或者实施以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中也明确规定:编写工法不仅有工艺特点(原理)、工艺程序,而且应有配套的材料机具、质量标准、劳动组织、安全要求与经济技术指标等内容。因此,工法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内部诸要素之间应保持着有机的联系。

广泛性——

《办法》明确规定,除科研成果的核心机密及专利内容外,工法均需要在前言及特点中说明科技成果的来源、鉴定日期、奖励级别,并必须有推广应用和工程实例证明。尤其是工法一旦形成,不是工法使命的结束,而是其使命的开始。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应将工法作为保持技术实力、行业领先的手段,广泛应用与生产经营创造利润。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既为操作层使用,也为管理层服务,甚至可以作为企业的一大优势为工程投标,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因此,工法又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保护性——

工法项目开发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是体现企业总体技术水平强弱的标志之一。工法对内可作为组织施工和普及技术教育的工具,简化施工组织的编制和施工方案的准备,对外有利于工程投标竞争及企业的开拓竞争。从产权角度看,工法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法律认可的利益。根据《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确认公布的企业和个人研究开发的工法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实行有偿转让,符合条件的可分别申请专利、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因此工法制度对工法科研成果的核心机密及专利内容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三、工法的分类

以工法的应用领域为划分标准,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工法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

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与其相关的工法都归入房屋建筑工程类工法;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总称,既包括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施工活动,也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工法称为土木工程类工法;工业安装工程包括工业设备、工业管道、电气装置、自动化仪表、防腐蚀、绝热、工业炉砌筑等,与之相关的工法被归类为工业安装工程工法。

以工法内容为划分标准,工法分为软技术主导工法和硬技术主导工法。

以工法来源为划分标准,工法可以划分为原创型工法、外嵌型工法和改进型工法。其中原创型工法是指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工艺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工法;外嵌式工法是指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改进型工法是指对现有类似的工法再创新、再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第二十三条 国家级工法有效期为8年。对有效期内的国家级工法,其完成单位应注意技术跟踪,注重创新和发展,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超出有效期的国家级工法仍具有先进性的,工法完成单位可重新申报。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改进型工法——升级版。

以工法的认定单位级别为划分标准,工法可以分为企业级工法、省(部)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第十一条 申报国家级工法应满足以下条件:(二)工法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

以工法复杂程度为划分标准,工法可分为简单工法、复杂工法、系统工法。

四、工法编写开发的实施步骤

工法开发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技术资料收集→确定开发主题→工法主题查新→按照《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要求编写施工工法资料→工法申报→工法审定→工法应用→总结提高。

五、工法的选题、工法与QC的关系

工法的选题要立足企业的主营业务,紧跟政府的政策导向;要与技术攻关、科技成果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考虑工法所具有的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效能性、系统性。

先进性——

国家级工法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省(部)级工法的关键技术达到省(部)先进水平;企业级工法的关键技术是企业内部首次应用或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

科学性——

其工艺原理要有科学依据。

实用性——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安全、环保等措施在一定的环境下能推广应用,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效能性——

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系统性——

工法有大小之分,可以是针对建筑群或建设项目的大系统,也可以是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这样的小系统,但无论大小,都必须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

国家级工法文本范例: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1.png

2.png

创建施工工法与QC小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基础、互为补充,都对促进企业的施工质量与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施工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创建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要求先进、科学、实用,其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保证文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而QC小组活动是运用科学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施工方法,改善工程质量,从而达到经济与工期方面的效益。

举例说明:“蜂巢芯楼盖(GBF)施工工法”。

下面是蜂巢芯楼盖(GBF)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图:

3.png

通过这个图能找出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浇筑问题的主要原因:“操作工人”、“操作原因”、“材料原因”。引起这三个根本原因的因素包括工艺应用工程少,蜂巢芯盒安装时锚固问题,混凝土流动性不达标等。

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GBF芯盒的如何准确固定,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做创新研究。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