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围护结构监测工作方法与技术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精心选购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且简单易行的仪器和元件。仪器和元件进货时,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和试运行,检查各种技术资料,所有监测仪器使用前进行送检。元件埋设前制定严格的实施细则。
监测采用仪器观测为主,同时辅以现场目测;测试元件(钢筋计、测斜管等)的埋设工作是基坑监测中的一个重点,繁琐而细致,务必做好;每项监测项目的初始值是以后每次监测成果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可在基坑开挖前多次观测,取其均值或经过分析比较再行确定。在每个工况施工前和结束时均都要专门读取一次数据。
观测数据用专用的表格记录,当出现读数异常有可疑现象时,应进行重读,并和上次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观测数据必须在现场当天处理完毕,如处理结束发现疑问时要立即复测,数据变化较大时及时报警。
实行监测日志制度,监测负责人必须记录每次监测时的大气、人数、仪器、设备、各测点的工作情况,以及各工作面的施工进展情况,也要观察记录地面积水、裂缝、超载等外部情况,以供数据分析时结合参考。同时要观察邻近建筑物和围护体系的裂缝、渗漏水等情况,一般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原则上监测现场负责人在监测全过程中不变,遇有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做好详细的交接工作。
1 水平位移监测
1)部位:支护桩桩顶。
2)基准点设置:在基坑四周寻找永久性基准点作为观测基准点,如没有,在周围建筑基角设置基准点,用于全站仪或经纬仪观测照准。
3)监测点埋设:在支护桩桩顶或基坑坡顶表面埋设膨胀螺丝。
4)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坐标法。用全站仪测各观测点坐标,将本次坐标与初测坐标或上次坐标之差求出,即得到本次位移及累计位移。
5)测量仪器:全站仪。
2 围护结构测斜
1)部位:基坑两边围护结构桩身
2)测斜管埋设
测斜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到达地面(或导墙顶),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队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3)测量方法:测斜管内壁有二组90度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斜方位,垂直于基坑圈梁的一组导槽,实测位移指向基坑内为正,反之为负。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下沉至孔底,在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0.5m为间隔逐段测出位移,测完后,将探头旋转180度,重新观测一次。
4)测量仪器:测斜仪。
3 沉降监测
1)部位:基坑坡顶、基坑边桥墩
2)测点埋设:用电钻在选定点处打孔,然后埋入隐蔽式监测标志,在上面拧上螺杆观测标志进行观测。
3)测量方法:在远离基坑区选择4个基准点,确定其中一个基准点的假定标高,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分两次观测基高差,并推求出另一基准点的标高,作为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各测点与基准点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网,采用逐次趋近法严密平差程序,由计算机求出其各点的标高。采取建筑变形测量二级精度进行观测,观测视线长度应小于规范规定值,一般不超过15m,标尺基辅分划读数之差≤0.3mm,基辅分划高差之差≤0.5mm,环线闭合差≤1.0n(n为测站数),每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水准仪I角≤10″,水准仪的实偿误差Δα≤≤0.2″,初始观测应单程双测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测量过程中应经常检核水准仪I角;观测时应使用同一根标尺,如使用两根标尺进行观测时,应注意观测点间采用偶数站观测,以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本次标高减去上次标高为本期沉降量,本次标高减去初始标高为累计垂直位移量。
4)测量仪器:精密水准仪,标尺。
4 支撑轴力观测
1)部位:钢筋砼、钢支撑梁。
2)测点埋设:将钢筋计焊接在钢筋砼支撑梁内主筋上或将应力计粘帖在支撑钢管表面,将线缆绑好后仔细引出,放入预先做好的线盒或窨井内保护。
3)测量方法:开挖前先测出钢筋计的频率,作为初始频率;
4)测量仪器:频率读数仪。
5 水位监测
1)水位孔布设:在基坑外侧土体中,设置水位观测井。
2)测量方法: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高程及各孔水位面到孔口高度,再计算出各水位孔水位标高;埋设结束后约两天测其初始值,初始水位为连续两次均值。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初始值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前次观测值即为本次水位变化量。监测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孔口标高。
3)测量仪器:电测水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