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介绍了结构仿生产生的背景,论述了结构仿生的类型,主要从结构仿生与造型艺术、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仿生理念在公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满足多元化的建筑结构形式。
关键词:结构仿生,公共建筑,自然环境,经济技术
1结构仿生与背景介绍
结构仿生(BionicStructure)一词,最初起源于自然界,特指从自然环境中的力学特性、结构关系、比例尺度、空间大小以及材料性能等汲取灵感,应用于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进而满足多元化的建筑结构形式[1]。在建筑界,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认为仿生结构设计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仿生,一种是自然仿生。人体仿生指模仿眼睛、手掌、脊柱等;自然仿生指模仿植物,花草树木的生长肌理,动物的骨骼、关节等[2]。然而,他所强调的模仿并非是完全按照生物体的样式,而是从生物体本身结构中提取一系列元素应用到结构设计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将结构工程师的严谨性与艺术家的创造性紧密结合,形成了以仿生理念为核心的独特形式,将建筑结构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2结构仿生的分类形式
2.1膜结构
膜结构主要是从自然界中胞体体系中演变而来,相比较而言,胞体形式几何形态较复杂,易认知,多呈现出曲面形态。胞体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是承受拉伸力的封闭层面,通常与其他结构共同组合而成。常见的胞体有:肥皂泡、空气泡、商品袋等,有很高的承载力,是一种具有拉伸力同一性的结构体系。膜结构是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链接使内部形成预张应力,常作为覆盖结构,可以承受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充气膜和张拉膜两种结构。充气膜结构通过不断充气给室内,室内外产生压力差,屋盖膜布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实现较大的跨度。张拉膜结构依靠自身的张拉应力与支撑杆件共同构成,形成某种特殊的空间结构。帐篷即是一种膜结构,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利于快速搭建和重建,适宜运输及灵活布置。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中,膜结构也应用较广。如体育运动场、各类球馆、大跨度的展览厅等,其屋顶都采用了膜结构形式,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力。
2.2壳结构
壳结构最初起源于动物本身,如乌龟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内涵多种力学原理。仅靠2mm的厚度来抵抗外界的压力。通过相应的曲面构件,使产生的力均匀的分布在壳表面。在建筑结构中,壳结构即曲面的薄壁结构,按照曲面的样式共有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四种。壳体结构为了适应建筑工程的需要,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以及中小跨度的屋面板等,大多数情况下由工厂生产后运输现场进行安装,快速便捷,是公共建筑中备受欢迎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使用也相对灵活,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也可用钢、木、石、砖或玻璃钢做成。壳结构产生的建筑形态优美,经济适用,样式多变,在公共建筑中,尤其是体育类建筑中应用广泛。因此,建筑结构工程师们将该结构特色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北京火车站大厅35m×35m双曲扁壳,大连港仓库屋盖16个23m×23m组合型扭壳,均是典型的实际案例。
3仿生理念在公共建筑结构中的设计与应用
3.1与造型艺术相结合
很多情况下,建筑师往往忽略从建筑结构本身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建筑造型,甚至以牺牲建筑的结构空间而过分追求建筑造型。然而,工程师们比建筑师更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生成规律,已应用现代技术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仿生结构体系。他们善于发现自然,善于把自然界的肌理应用到建筑结构中,甚至将一片片树叶的叶脉衍生成建筑的支撑体系。例如,1947年—1949年,意大利结构工程师奈尔维和建筑师巴托利仿照树叶叶脉肌理,将意大利都灵展览馆的巨型拱顶按照叶脉肌理进行设计,形成了宽93.6m,长75m的拱顶。从下往上看,在设计理念上,接近自然,在造型设计上非常艺术,透过混凝土骨架和玻璃格交织错落,使得该建筑闻名于世(见图1)。此外,丹下健三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建造的游泳馆与球类馆,利用悬索结构,仿照贝壳的形体,从中间向两侧缓缓卷翘,仿佛是一只只大雁向上起飞(见图2)。丹下健三将建筑的造型与功能、结构完美结合,是当代建筑结构创作中典型代表,成为了建筑艺术作品的优秀范例。
3.2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几何学是大自然中抽象的代表,而现代化的建筑空间,往往追随自然,从几何学中寻找答案。常以直角、水平线和垂直线或曲线等形体,构成建筑的主体结构,仿佛该类型的建筑结构直接从大自然中演变而来。例如气泡和水滴,通过最小的截面空间,不规则的组合方式,集聚成多,以点带面,形成了三维空间。国家游泳中心的结构设计是以三维空间的最有效分割为基础进行的,它是有机细胞的基本构成单位,在矿物质的结晶构造和自然形成的肥皂泡中都可见到。它的外表看似是薄弱的薄膜结构,实际上内部采用了强度较大的钢结构,实现了钢结构与外表膜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图2日本代代木体育馆此外,鸟巢、上海万人体育场、国家大剧院以及天津保税区区标等均是国内著名的膜结构建筑,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元素为结构基础,体现了自然元素为主的建筑结构语言(见图3~图5)。
3.3与经济技术相结合
中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很多行业,尤其是建筑行业,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了重要的使命。在众多仿生建筑结构中,蜂巢结构由若干个整齐排列的六棱柱形组成,每一个六棱柱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与近代数学家们所计算的菱形钝、锐角完全相同或几近相同,这种结构最明显的优势即节省建筑材料,节约经济,有着稳定坚固、体积大的优势,无论是建筑界还是数学界的专家们都叹为观止(见图6)。图3国家游泳中心图4国家大剧院图5上海万人体育场图6蜂巢结构模型示意图例如,新西兰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国会大厦的建造采用了全木结构形式,其外形设计在原有结构模式下酷似蜂巢,简洁的蜂巢结构外立面稳定坚固、施工便利、由下到上逐层递减,减少用料(见图7)。韩国Kang-nam位于十字路口的一角,以圆孔组合并非表达模型的有效性,而试图解决暴露于外的双层结构墙(见图8)。视角缓解了城市的紧张,通过张力松弛无大体积混凝土和无刚度软化,形成了特殊的空间场景,是建筑技术与经济的合理诠释[4]。此外,蜂巢结构原理还可以应用在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部分材料中,集物理、化学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结构,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节约了经济和能源,是比较理想的建筑结构形式。
4结语
如何建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需要当今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们对生物界进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功能、造型艺术、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非常值得从业者乃至高校的教师们去倡导。图7新西兰国会大厦图8韩国Kang-nam道十字路口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乃是一种重要手段。在人类谋求生存,争取成功并且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仿生学的观点赋予了他们非凡的洞察力。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将适宜的、可持续的仿生理念更多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让建筑结构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更好的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1]魏晓华,田长河.结构仿生在大跨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7):73-74.
[2]祝玉龙,蒋欢军.我国钢结构仿生建筑的应用与展望[J].结构工程师,2014(4):166-167.
[3]杨小峰,罗文 .仿生建筑浅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26(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