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应用(共3544字)
更新时间:
编辑:土木龙
摘要: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用水形式越来越严峻,灌区用水存在一些浪费与弊端,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改善灌区水利工程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笔者通过对节水措施的分析,研究出改善灌区水利技术的改造措施并进行应用,希望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借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技术人员对此课题的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改造;节水措施;水资源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此时期修建的灌区多以传统的粗放式灌溉形式为主。这种灌溉模式的弊端就是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因此,积极研究新的技术措施,实行节水式灌溉技术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就是结合对灌区水利工程技术进行剖析,找到目前技术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解决,实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合理利用的目标。
1灌区节水技术分析
节水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目前节水技术可以分为田间节水技术和输配水渠系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效益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进步、提高农业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节水技术的改造,不仅可以减少渗漏,还可以大大减少田间和渠道地表水的蒸发损失,有利于提高渠道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目标。目前常用的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对提高灌溉水的均匀性,保持田间土壤结构作用明显,可以为农作物的发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节水技术不同,节水效果差异也很大,总体来讲,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最好,节水率可达到30%~50%,喷灌技术节水效果仅次于微灌技术,节水量可达20%~30%,而渠道防渗技术和管道输水的节水效果稍差,仅为10%~20%,除此之外,通过对田间工程进行改造也能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措施主要用于水质较好的井灌地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主要适用于引水灌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根据各节水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合理选择适用的节水措施。
2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2.1灌区改造技术
(1)灌区改造技术主要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严重和渠系及其建筑设施不配套等情况,以改造渠道衬砌,增加渠系及建筑配套设施为重点,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加大渠道衬砌改造力度,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在灌区设置水的量测装置,时刻关注因渗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防止因偷水、跑水、漏水等问题引起的水资源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开展“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随着工业与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河流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加之降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出现灌区可饮用的地表水量不足或者被挤占的现象。政府应根据地区水资源现状,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按照“宜井则井、宜渠则渠”的原则,加大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道路。(3)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加强对渠系水的调控能力。在老灌区出现各乡镇、村为了用水方便,独自在干渠上开闸分水,有的还独门独户自家建闸分水的现象,新增很多分水口,对水的整体分配、管理和调度造成不利影响,水资源缺乏合理利用的机制,水费征收困难的同时影响下游居民用水。因此需要尽快改变现状,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加强对渠系的快速调整与合并,争取将灌溉面积扩大。(4)改造沟、畦尺寸,平整好土地。为了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的均匀度,可将宽畦改成短畦,长畦改为短畦。而土地平整程度对灌水的技术和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灌区改造过程中,搞好土地平整,可以节约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作用,因此应该争取尽快实现土地平整工作。(5)改进防水方式,提倡间歇式灌溉。间歇式防水方式的水流是呈波涌状推进,利用土壤孔隙本身的封闭能力,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层,对水流速度起到推进作用,比连续式灌溉前进速度提高两倍左右,在减少深层渗漏的同时,提高了灌溉效率灌水均匀度。(6)发展局部湿润灌溉模式,避免大面积灌溉。局部湿润灌溉在减少土壤水的蒸发量、提高土壤水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等方面效果明显,还能改善农作物根部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便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进行蓄水,可以达到增产的效果。
2.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研究的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开展灌溉技术研究工作。灌溉制度的制定与灌水方法的选择与灌水所处地区、需要灌水的作物、土质土壤条件、水文气象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水资源匮乏地区,要保证灌区整体效益达到最高,使灌区均衡受益,实现灌区水的经济性,分析作物产量与供水量关系,找到作物最佳用水量,采用不同作物不同灌水的方法,避免灌水浪费与不足。(2)加快各种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不同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研究,掌握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多的了解作物的性质,对节约灌溉水量非常有利。(3)改变经营模式,加快整合步伐。从分散化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能够形成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不断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与合并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可以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压力,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
3.1田间灌水节水技术
一般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和非充分灌溉制度,运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分根交替灌)等方式,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控制土壤湿润面积和深度,降低蒸发耗水量,减少土壤渗水等。
3.2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是通过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新型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
3.3生物节水技术
根据地区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生长和发育的作物品种,推广节水抗旱的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3.4通过管理手段节水
没有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和灌溉信息作为指导,再好的输水工程条件也会造成灌区内水资源的用水不均和引水浪费问题,因此要加强灌区统一管理,改善灌区配水和灌溉用水的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检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和政策上提升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调整水价核定办法,实行阶梯水价、差别水价、定额水价制度,以水价作为控制用水量的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发展,逐步改善灌区水源环境。
结语
总之,无论从工程角度还是非工程角度出发,都能总结出一些节约水源,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措施与方法,我们通过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灌区用水的管理中去,就会实现水利工程改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2]李小红,杨侃.基于鼓励性的水价体制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78-81.
[3]赵满江.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建筑工程技术与措施,2015(10):1633.
作者:汪峰 单位:安徽省皖河长江河道管理局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改造;节水措施;水资源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此时期修建的灌区多以传统的粗放式灌溉形式为主。这种灌溉模式的弊端就是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因此,积极研究新的技术措施,实行节水式灌溉技术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就是结合对灌区水利工程技术进行剖析,找到目前技术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解决,实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合理利用的目标。
1灌区节水技术分析
节水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目前节水技术可以分为田间节水技术和输配水渠系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效益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进步、提高农业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节水技术的改造,不仅可以减少渗漏,还可以大大减少田间和渠道地表水的蒸发损失,有利于提高渠道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目标。目前常用的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对提高灌溉水的均匀性,保持田间土壤结构作用明显,可以为农作物的发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节水技术不同,节水效果差异也很大,总体来讲,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最好,节水率可达到30%~50%,喷灌技术节水效果仅次于微灌技术,节水量可达20%~30%,而渠道防渗技术和管道输水的节水效果稍差,仅为10%~20%,除此之外,通过对田间工程进行改造也能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措施主要用于水质较好的井灌地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主要适用于引水灌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根据各节水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合理选择适用的节水措施。
2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2.1灌区改造技术
(1)灌区改造技术主要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严重和渠系及其建筑设施不配套等情况,以改造渠道衬砌,增加渠系及建筑配套设施为重点,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加大渠道衬砌改造力度,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在灌区设置水的量测装置,时刻关注因渗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防止因偷水、跑水、漏水等问题引起的水资源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开展“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随着工业与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河流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加之降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出现灌区可饮用的地表水量不足或者被挤占的现象。政府应根据地区水资源现状,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按照“宜井则井、宜渠则渠”的原则,加大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道路。(3)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加强对渠系水的调控能力。在老灌区出现各乡镇、村为了用水方便,独自在干渠上开闸分水,有的还独门独户自家建闸分水的现象,新增很多分水口,对水的整体分配、管理和调度造成不利影响,水资源缺乏合理利用的机制,水费征收困难的同时影响下游居民用水。因此需要尽快改变现状,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加强对渠系的快速调整与合并,争取将灌溉面积扩大。(4)改造沟、畦尺寸,平整好土地。为了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的均匀度,可将宽畦改成短畦,长畦改为短畦。而土地平整程度对灌水的技术和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灌区改造过程中,搞好土地平整,可以节约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作用,因此应该争取尽快实现土地平整工作。(5)改进防水方式,提倡间歇式灌溉。间歇式防水方式的水流是呈波涌状推进,利用土壤孔隙本身的封闭能力,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层,对水流速度起到推进作用,比连续式灌溉前进速度提高两倍左右,在减少深层渗漏的同时,提高了灌溉效率灌水均匀度。(6)发展局部湿润灌溉模式,避免大面积灌溉。局部湿润灌溉在减少土壤水的蒸发量、提高土壤水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等方面效果明显,还能改善农作物根部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便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进行蓄水,可以达到增产的效果。
2.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研究的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开展灌溉技术研究工作。灌溉制度的制定与灌水方法的选择与灌水所处地区、需要灌水的作物、土质土壤条件、水文气象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水资源匮乏地区,要保证灌区整体效益达到最高,使灌区均衡受益,实现灌区水的经济性,分析作物产量与供水量关系,找到作物最佳用水量,采用不同作物不同灌水的方法,避免灌水浪费与不足。(2)加快各种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不同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研究,掌握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多的了解作物的性质,对节约灌溉水量非常有利。(3)改变经营模式,加快整合步伐。从分散化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能够形成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不断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与合并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可以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压力,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
3.1田间灌水节水技术
一般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和非充分灌溉制度,运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分根交替灌)等方式,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控制土壤湿润面积和深度,降低蒸发耗水量,减少土壤渗水等。
3.2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是通过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新型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
3.3生物节水技术
根据地区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生长和发育的作物品种,推广节水抗旱的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3.4通过管理手段节水
没有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和灌溉信息作为指导,再好的输水工程条件也会造成灌区内水资源的用水不均和引水浪费问题,因此要加强灌区统一管理,改善灌区配水和灌溉用水的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检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和政策上提升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调整水价核定办法,实行阶梯水价、差别水价、定额水价制度,以水价作为控制用水量的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发展,逐步改善灌区水源环境。
结语
总之,无论从工程角度还是非工程角度出发,都能总结出一些节约水源,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措施与方法,我们通过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灌区用水的管理中去,就会实现水利工程改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2]李小红,杨侃.基于鼓励性的水价体制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78-81.
[3]赵满江.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建筑工程技术与措施,2015(10):1633.
作者:汪峰 单位:安徽省皖河长江河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