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思考与探究(共2958字)
更新时间:
编辑:土木龙
水利工程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工程,其建设对生态环境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其建设规模和工程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为改善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和重视,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做出贡献。
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自然环境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其是指水利工程建成后对自然界的生态破坏和对生态修复两种效应的综合。生态被破坏是指水利工程直接作用于水生态环境,造成水流紊乱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从而使得水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下降并引起的诸如局部地区气候恶劣以及湿地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此外,水利工程建成后,流动的水体变成静止水体后,河道自身净化能力降低,影响水生态环境。
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对某类现象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规章和准则。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基于传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此类评价体系采用诸如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传统方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从而建立起树状的结构。2.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及其改进模式而建立的生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此类模式在选取指标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的思维模式,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的研究,从而建立反映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极限能力的环境汇报的有效框架,因此,此模式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环境管理和生态安全评价等领域。此外,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在此模式的基础上,经改良创新了更多模式,例如状态-压力-响应模式,驱动力-压力-响应模式和压力-状态-响应-潜力模式等。我国有学者曾在结合传统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此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式建立了某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完全可以借鉴此模式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3.基于生态足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此类研究方法属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中的新方法,广泛应用于生态经济学中。我国不断有学者利用此模式建模分析了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反复的研究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区域响应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评价方法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有许多,依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综合经验评价法,即结合评价主体、专家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此方法应用范围广,但精确度不高。二是数值评价法,即利用相关理论和统计学知识进行定量研究。三是决策和智能综合法,即结合专家的主观判断能力并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分析,此类方法效率高、精确度高,但主观色彩强烈。
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发展趋势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对评价结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系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多种多样,因此,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影响因素的收集选取以及对其作用效果的叠加计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因此,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在未来应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统一评价标准的构建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并不统一,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很难找到参考对象,因此,应着手建立统一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质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从而使得未来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有例可循,使得相关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更加科学可靠。
(三)评价方法的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为弥补单个评价方法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相应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借鉴其它学科的评价方法。例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体系中,研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对开发水利工程造成的水资源环境影响的模拟,利用专家系统实现对问题的智能评价和分析,从而减少人工参与,增加评价的准确度,降低评价的成本。此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也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以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对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流域尺度上生态效应的研究
过去,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中对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和研究比较单一,只研究区域内某个水利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多个工程开发的系统影响,忽视了多个工程梯级开发对整个流域内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流域尺度上的水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开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保障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结语
总之,为更好地保护我国水生态环境和发挥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国家及政府部门应牵头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在统一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改进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影响做出切实合理的评价,提高我国水资源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
[2]刘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
[3]董向芸.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节能环保,2016(11)
[4]刘琼君.浅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水电工程,2016(12)
作者:陈亚峰 单位:上海珠宇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自然环境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其是指水利工程建成后对自然界的生态破坏和对生态修复两种效应的综合。生态被破坏是指水利工程直接作用于水生态环境,造成水流紊乱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从而使得水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下降并引起的诸如局部地区气候恶劣以及湿地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此外,水利工程建成后,流动的水体变成静止水体后,河道自身净化能力降低,影响水生态环境。
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对某类现象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规章和准则。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基于传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此类评价体系采用诸如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传统方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从而建立起树状的结构。2.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及其改进模式而建立的生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此类模式在选取指标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的思维模式,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的研究,从而建立反映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极限能力的环境汇报的有效框架,因此,此模式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环境管理和生态安全评价等领域。此外,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在此模式的基础上,经改良创新了更多模式,例如状态-压力-响应模式,驱动力-压力-响应模式和压力-状态-响应-潜力模式等。我国有学者曾在结合传统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此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式建立了某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完全可以借鉴此模式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3.基于生态足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此类研究方法属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中的新方法,广泛应用于生态经济学中。我国不断有学者利用此模式建模分析了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反复的研究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区域响应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评价方法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有许多,依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综合经验评价法,即结合评价主体、专家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此方法应用范围广,但精确度不高。二是数值评价法,即利用相关理论和统计学知识进行定量研究。三是决策和智能综合法,即结合专家的主观判断能力并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分析,此类方法效率高、精确度高,但主观色彩强烈。
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发展趋势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对评价结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系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多种多样,因此,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影响因素的收集选取以及对其作用效果的叠加计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因此,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在未来应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统一评价标准的构建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并不统一,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很难找到参考对象,因此,应着手建立统一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质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从而使得未来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有例可循,使得相关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更加科学可靠。
(三)评价方法的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为弥补单个评价方法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相应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借鉴其它学科的评价方法。例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体系中,研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对开发水利工程造成的水资源环境影响的模拟,利用专家系统实现对问题的智能评价和分析,从而减少人工参与,增加评价的准确度,降低评价的成本。此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也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以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对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流域尺度上生态效应的研究
过去,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中对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和研究比较单一,只研究区域内某个水利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多个工程开发的系统影响,忽视了多个工程梯级开发对整个流域内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流域尺度上的水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开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保障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结语
总之,为更好地保护我国水生态环境和发挥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国家及政府部门应牵头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在统一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改进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影响做出切实合理的评价,提高我国水资源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
[2]刘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
[3]董向芸.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节能环保,2016(11)
[4]刘琼君.浅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水电工程,2016(12)
作者:陈亚峰 单位:上海珠宇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