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筑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共2750字)
摘要:在对安徽省部分村镇建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安徽省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村镇建筑;抗震;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陆6度到9度地震区占国土面积达60%。而我国村镇地域广阔,多数处于地震区,加之农村建筑多数是自建,抗震能力非常薄弱。因此,一旦发生地震,村镇建筑的损毁极为严重。
1安徽省村镇建筑抗震研究现状
安徽省村镇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建筑使用的材料简单,一般以砖、石为主,甚至有的建筑还在采用土坯和砂子作为建材。村镇建筑以自建为主,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安徽省的村镇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这几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主体结构材料强度低、结构整体性差、房屋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薄弱等问题。以我省村镇建筑中最常见的砌体结构为例。砌体结构施工工艺简单,造价相对较低。很多建筑采用单侧悬挑走廊不封闭砖混结构体系。楼房层数多在2到3层。有的房屋为满足使用功能性,采用大开间、大门洞等,从而削弱了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砌体结构是由脆性材料组砌而成,主要依靠墙体为承重构件,其刚度比较大,当发生地震时,墙体受到反复剪力作用易形成“X”形裂缝和贯通窗间墙的水平裂缝。另外部分结构没有混凝土垫块和圈梁,梁与砖柱在构造上无法保证刚性连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侧刚度全靠建筑的横墙和纵墙提供,缺少多道设防措施,承重墙体失去承载力将导致房屋发生突然倒塌现象。忽略抗震设计。大多数村镇建筑都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基本上是按照居民的个人意愿设计,结构体系比较混乱,布局不合理、平立面布置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变化不均匀等。
2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措施
2.1选址要合理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房屋建造应该选在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稳定的有利地段、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砂层、河岸、古河道、陡坡、松软场地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塌崩、地裂、泥石流及有活动断层的危险地段建房。
2.2建筑平面立面布置要力求规整
从抗震的角度出发,建筑的平立面设计应形状规则、对称。如因使用和美观要求必须将平立面布置成不规则时,应用防震缝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结构单元,使每个单元的平面尽量规整。
2.3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接。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要均匀。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2.4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
①要做地圈梁。以提高房屋的整体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对建筑物起腰箍的作用,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开裂破坏。②做好楼层面要设置圈梁。圈梁的作用是加强砌块墙体的整体性,将楼板与圈梁连牢箍紧,形成闭合的平面框架,对抗震有很大的作用。③,重视构造柱。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总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2.5处理好细部构造
楼梯、女儿墙、挑檐、阳台、雨棚、装饰贴面等细部构造应予以足够的注意,不可忽视。很多时候,遇到地震,女儿墙、阳台、烟囱等构件容易掉下来伤人。所以这些构件一定要和主体结构连接好。
3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议
目前安徽省村镇建筑抗震防御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服务无法延伸到的村镇区域。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发放标准图集,宣传广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村镇抗震建设技术标准,弥补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施工人员的不足。并且图集的制定,应到简明扼要,还要符合安徽省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习惯。图集要想在我省广大村镇地区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还要依靠政府和基层部分进行图集的推广和宣传,加强村民的抗震意识。针对现有的村镇建筑,应组织专门的专业队伍,对还在服役的村镇建筑进行震鉴定和安全评估,对抗震性能较差,房屋较为简陋的,无法通过加固处理的房屋,进行拆除。对结构相对完善的房屋,应该对其抗震重要部位进行加固改造,使改造后的建筑物符合当地设防烈度的抗震防御能力,使其在遭受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因为结构破坏而引起更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村镇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发展,应以产业化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建材应用、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村镇地域特点,研发低成本抗震结构和低成本隔震结构。轻钢结构、轻钢-砌体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等新型抗震结构体系,在村镇建筑中有良好发展空间,应深化研究。提高广大村镇建筑的抗震防灾能力,不能脱离乡村的实际。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很多地区的村镇经济尚不发达,因此,在考虑提高村镇建筑抗灾能力的措施时,主要不是让群众放弃某种结构类型而选择另一种结构类型,而应是针对现有结构类型和建造方式在地震灾害中表现出的不足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再忠.安徽省中小学教学楼抗震结构形式调查与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
[2]石宁,余海铭.咸阳市农村建房抗震设防存在问题及应采取对策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6,(4).
[3]朱雁茹,谢杰,钟宪明,等.既有村镇房屋现状调查及抗震对策研究展望[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38(2).
[4]曹万林,张勇波,董宏英,等.村镇建筑抗震节能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J].工程力学,2015,(12).
[5]王召进.山东省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作者:许茜 张玮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