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共4482字)
摘要: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体现在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在技术上我国已经有了重大突破。近几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工程人员的研究,不断推动结构工程建设本土化;其次在经济上我国不断发展,为建筑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安全问题作为建筑事业的核心,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中更应该予以重视。本篇文章就结构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展开探讨,分析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方法,推动我国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策略
1前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由于地下资源的过量开采,从而造成地面下陷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因此不断提高。做好抗震设计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物抗震效果,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是每一位工程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人民的愿望所在。
2抗震设计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震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能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提升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建筑物即居住工作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还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良好的抗震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此提高其耐久性;再次在抗震设计上不断探索、发展,工程人员能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提高建筑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且推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前进;这样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可以有序发展,减少行业混乱现象的发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后逐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3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3.1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需要
通常情况下地震具有破坏性强、发生迅速等多项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地震的不可预测性,而在工程建筑当中结构设计是基础,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会对其本身的结构产生破坏,因此在结构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抗震性能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根据抗震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对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2]。
3.2现阶段我国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水平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的市场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目前最为严峻的市场准入问题,我国缺乏相关的先进市场管理经验和准则,在放宽准入后,大批组织涌入,从而导致了建筑市场的建筑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抗震设计水平出现高低不齐的乱象;另外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还不够先进,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落差,并受到这些国家一些相关技术的限制,最终导致我国结构工程的抗震性能难以迅速提升[3]。
4结构工程中的设计现状
4.1结构工程中的设计特点
结构工程中的结构设计种类众多,例如钢结构:作为一种自重较轻的建筑材料,其本身存在着许多优点,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其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钢结构在建设中的安全性。钢结构本身具有易腐蚀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钢结构安全性降低,从而导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或者砌体结构:作为一种应用并不十分广泛的建筑结构类型,其在施工中应该注意很多安全事项,比如需要注意灰缝大小,误差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砌体结构的安全性,另外因为使用的是砌体结构,所以对建筑所用砂块等材料本身有着较高要求,除此之外还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等多种[4]。
4.2结构工程中的设计概况
当前,我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建筑市场环境混乱,建筑行业的建筑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会使得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受到相应影响;其次是难以达到建筑结构设计本身所需要用到的技术水平,这就会使得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再次是工程人员对于建筑结构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是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还有施工中不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问题[5]。
5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策略
5.1防震材料的使用
相关人员应该提高防震材料的使用效率,因为在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选取及使用是进行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应当受到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建筑材料有多种类型,按照其本身性质可以分为石材、木材和钢材等,按照其功能性质可以分为隔热、防水和保温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分类方法,需要相关人员在材料的选取上擦亮眼睛,这样才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一定的建设成本。在对防震材料进行选择之前,一定要仔细查阅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寻找出最合适的材料,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工程的防震性能。另外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被广泛应用,由于需要较高的抗震性,因此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会更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加强注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用性[6]。
5.2隔震装置的设置
隔震装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程度,以此可以提升结构工程的抗震性,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力会从建筑物的底部自下而上对结构进行破坏,安装隔震装置可以很好地阻隔地震的能量,比如安置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的危害。
5.3抗震柱的改进
抗震柱的改进工作也十分重要,首先相关人员可以从提高短柱的承压力入手,减小柱截面并提高剪跨比;其次设计方还能够采用不同的抗震柱,例如钢管混凝土异性柱;最后也可以使用分体柱,使初期的刚度得到增加。
5.4提升建筑结构的刚度
建筑结构的刚度对于建筑工程本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提升建筑结构的刚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本身的耐久性,并延长其使用期限。但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普遍增多,很多工程建设队伍为了提高工程效率,开始降低对建筑结构刚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中材料含钢量减少,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结构设计规范展开施工,提高对结构刚度的重视程度,并且由于不同地区对于结构刚度的要求不同,所以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刚度设计。
5.5重视地基的建设质量
地基建设是建筑结构工程的基础工作,地基施工人员只有做好地基建设才可以为结构工程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根基。在开展地基建设工作中,施工方需要对施工地区的环境、地质以及水文状况进行充分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地基结构设计,提升地基建设的质量,同时还需要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对建筑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一定要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相关设计,地基作为建筑物承载的重要部分,应被给予极高的重视程度。
5.6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重视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提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应该认真研究施工方案,选取最佳的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开展前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意外的发生;其次是在建筑结构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安全性,包括对结构各种缺点的弥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水平;最后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提高安全性。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规范是重中之重,每一位工程人员都应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从制度上严格要求,提升建筑物安全性。
5.7提升结构设计水平
首先在基础性设计中应当注意对地基的处理,不同的地基采用的设计方式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建设质量优良的建筑,应该注重对地基的勘察与分析处理,确定地表是否均匀,分析地质情况优良与否,检测当地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加强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监测,确定基础设计与地基是否相适应;其次应该全面考虑施工环境对基础性设计的影响,有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分,要注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重视外部环境对内部建筑结构的影响,例如外界湿度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材料等产生一定影响。
6结束语
文章将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首先对抗震设计在机构工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地介绍,其次针对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要求及水平展开分析,之后又将目光聚焦于结构工程的整体设计现状,其中包括结构工程的设计特点、设计概况和抗震设计水平现状,最后将重点转移到提升结构工程抗震性的策略上,分别从防震材料、隔震装置、抗震柱以及建筑结构的刚度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改善我国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水平不一的现状,不断促进抗震设计在结构工程中的成熟运用。
参考文献:
[1]邱雪莲.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X).
[2]张驰,符静.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3]苏士成,吴岩.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13).
[4]王明星.土建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桩基设计与抗震设计研究[J].工业,2016(5):154.
[5]曹磊.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23):59~60.
[6]曹睿.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7).
作者:葛已鸣 朱家庆 郭运栋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