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探索(共4208字)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点专业,随着路桥建设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增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必须始终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路,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构建全新的道桥专业群人才教育机制。本文主要探讨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精神、制度、行为及物质方面全面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交通运输类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提供有效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
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提高办学效益,除了加强硬件建设,更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实现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以及企业协调发展的关键要素。
1.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校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专注为企业培养理实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单位。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教育和科技研发的双重发展任务,能够通过高质量人才教育为企业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相应风险,实现高效发展。[2]在全社会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必须大胆革新教育理念,将企业文化特点融入人才教育过程中,努力促成校企合作,借力企业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企业标准衡量人才教育质量,才能逐步实现课堂与企业岗位之间“零距离”,从而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且专业技能过硬的高质量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1.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人才教育、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1)基于企业文化构建职业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助于使学生树立就业危机感和端正的职业理念,从而倍加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2)基于企业文化构建职业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仅能起到单方面的影响作用,而将企业文化中的“时间观念”、“质量意识”、“团队精神”“标准化工作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协作与竞争、纪律与自由、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端正的职业理念,为其未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基于企业文化构建职业教育模式,有助于缩短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落差,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能够为高校生创造岗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尽快调整心态以提高适应能力,尽量缩短初入企业适应岗位的时间。
1.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
办学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和强校之源。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二元藕合性,[4]校企文化融合不但可以体现高职院校的二元性,而且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高职院校应该在深掘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突出高职院校文化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构建独一无二的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模式的构建途径
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道桥工程技术专业可以通过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制度激励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师生深度参与校企文化共建,使企业文化通过高校的管理制度、治学理念、行为规范等层面多维度融入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把握重点,构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的核心
(1)坚持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应当重视并努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习,再到学生顺利就业,使校企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道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大力推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高度重视校企文化共建,引入企业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标准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职业要求,从而自觉养成严谨、敬业、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坚持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学校应当重视并推进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相关课程,密切关注在校生的心理动态,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抗挫能力。让他们以良好心态应对就业、创业的挑战。(3)坚持协作和创新教育,拓展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不断提高班级向心力。协作和创新教育要树立目标,明确分工,提升合作力,完善建立有效组织机构渠道,提高干部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反馈平台,强化认同力,建立互相支持依赖的关系,提升集体荣誉感。
2.2着眼长效,创建校企制度文化融合的机制
(1)构建多方共建的办学新体制。高校应当重视校企文化共建中所产生的各方面优势,比如理实一体化课程优势、理实一体化师资优势、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势等等,努力完善职业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共同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人才教育机制,增强办学活力。真正做到了校企共建、共用、共享制度,实现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2)构建内部校企文化融合组织机构系统。学校应当不断建立和优化校企文化融合的全员参与机制。进一步建立教学科研、教师人事、学生教育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明确细化相关的奖惩机制办法,激励、督促和引导全体师生共同推进文化融合。学校应当不断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学徒培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校企文化共建,共同构建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及岗位对员工的能力、技能、素质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机制之中。与企业联合推行“双证融通”制度,切实将获得道桥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生毕业认证体系。
2.3抓住重点,夯实校企物质文化融合的基础
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和布置上,应当按照建设具有“高职”特点的物质文化的要求,融入行业特点、企业特色,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5]在教学楼、活动中心等主建筑的楼道里,设计出构建合理、内容新颖、特色突出的道桥文化长廊,在校友中挑选创业典型在专门的宣传栏中进行展示,使在校学生耳闻目睹,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道桥实训中心模仿工厂布置教学环境,配备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教室,融教室、实训或实验、考证考级以及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
2.4丰富载体,扩展校企行为文化交流的平台
校企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校企双方可通过校企互动、师资交流、顶岗实习等不同路径,将职业道德理念和职业标准贯穿文化活动的始终,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可定期举办院内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与企业合作,学生与企业员工技能对抗等竞赛,互促互动,促进学生和企业员工专业技能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行业协会的技能大赛,既提高了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对学生重视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是个有力促进;通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参与技术革新的水平。
3结语
在实践人才需求日益增涨的今天,校企文化共建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必然选择。探索高职院校道桥工程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建设科学的机制、研究积极的措施、寻找有效的手段,最终必将促进高职道桥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之间在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充分融合,以就业为导向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解决“教育与就业相互脱节”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都将有力推动社会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马杰,林峰,卓璧湖.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4):93-95+99.
[2]吴高岭,余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05):171-174.
[3]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王荣才,吴红.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实践探索―――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141-143.
作者:高熙贺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