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满堂支架的压载试验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的压载试验
支架的压载试验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进行一次承载模拟,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是消除施工前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沉降变形,同时收集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的数据,为箱梁底模施工标高控制和跨中预拱度设置提供准确依据,确保梁体几何线型的准确。支架压载试验的程序如下:
1 支架的加载
支架的加载可以使用砂袋、土袋、水箱,或者采用水预压等方式,各种加载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方便、经济、周转快的原则选择。加载的范围为箱梁底部,加载的总重量不小于箱梁总重的1.2倍。荷载分布位置要与箱梁自重荷载分布一致,加载时各点压重要均匀对称,防止出现异常情况。加载以每孔为单位,逐孔加载预压,一孔卸载后,荷载移至相邻孔,一联结束后,荷载移至下一联。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箱梁混凝土浇筑程序方法的不同,加载的方案可以分为一次性加载和分级加载两种。一次性加载是把荷载的全部重量一次性布压于支架上,并进行沉降观测。分级加载是把荷载的全部重量分成几次(几级)布压于支架上,并从加第一级荷载开始持续进行沉降观测。
2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定点准确,点的位置和密度应该能够准确反映整个支架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一般来说观测断面布置在每跨的L/2、L/4处及墩部处,每个断面至少分左、中、右三个观测点。如果跨径大,断面宽,可以以每跨的L/2处为中心线两边对称加密布置,以满足精度要求。每个观测断面布置模板底部和支架基底两层观测点。模板底部的观测点可以用铁钉钉入模板底部的方木加以定位,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因为观测点在上部,所以需要倒尺观测。支架基底的观测点可以定位于支架底的垫板上,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在加载之前,要测量各观测点的标高,加载之后要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标高观测,并认真记录观测结果。连续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为2个小时到4个小时。对于分级加载的方案,每一级荷载加载后,要等到经观测沉降已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加载到总荷载的100%后,持荷时间不得小于24小时。持荷24小时后,如果每2小时间隔测得的各点平均沉降小于0.1mm,表明地基及支架沉降已基本稳定,可以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载。卸载后再测量一次各观测点的标高。
沉降观测完毕后,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各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时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及与其对应的荷载和时间,绘制沉降-荷载关系图,沉降-时间关系图。压载时主要的观测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顶板沉降—支架沉降、卸载后顶板和地基的可恢复量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根据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得到地基和支架的总沉降量、弹性变形数量和非弹性变形数量。弹性变形是卸载后可以恢复的沉降变形,是由于地基和支架的弹性变形造成的。非弹性变形是卸载后不可恢复的沉降变形,是由于地基和支架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和各接触点间隙的压密造成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载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总沉降量(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量。
卸载后,要根据测得的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标高、设计预拱度,通过可调顶托重新调整模板标高和模板的施工预拱度,以保证砼施工后,底模仍保持其设计标高和线型。模板各断面施工时控制标高的计算公式为H=h1+h2+ f + H3,其中H:模板的施工控制标高,h1:地基弹性变形,h2:支架弹性变形,f:梁体挠度(设计提供),H3:梁底设计标高。
3压载试验注意事项
压载试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检验支撑体系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在压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支架和地基的变形情况,如果发现地基出现明显下沉或产生裂缝,钢管发生严重位移、变形, 方木发生裂缝或脆断等情况,要立即停止预压并进行卸载,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施工。加载预压时支架下严禁站人。试验完成后,要根据变形情况及地基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予以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试验支架的搭设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压载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点是否连接牢固可靠,试验时试验支架与相邻支架间的联结扣件松开,使其独立受力,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