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施工人“从0到1”深度认识BIM的鸡汤
更新时间:
编辑:土木工程网
此文献给那些经常咨询BIM有用没,能干啥的小伙伴们,感谢原作者的精彩描述,因文章来源网络,无法查证原作者名字,土木工程网再次表示感谢。
2011年我从燕山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央企,然后被分配到当时号称内地小香港的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工地。大片大片旋转的塔吊彰显着这个暴发户城市的霸气,刚刚毕业的我有点被这样的场景吓到,我们的项目还是刚刚开挖的大坑,看着荒凉的工地,嘴里说着脏话的工人,既新奇又有一些失落,这一年我24岁。从此开始了我施工生活的生涯。
我所在的工地是一个集酒店、办公楼、公寓、商业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按照领导的说法是这样的项目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绝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每当领导们或者是老员工们喝酒都会在酒桌上用这个事情教育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弟,初入世事的我们也感恩戴德的点头哈腰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上天的眷顾。我们当时一共到东胜项目部12个大学生,按照公司的传统做法,每个人都应该配备师傅,可是偏偏这一年这个项目部没有给我配师傅,只是让我和一个电气技术员学习,我一个学暖通的让我和搞电气的学啥啊,而且他也是来一年的新人。
当时我就很不乐意的去找当时管理这个地方的副总,副总大嗓门一喊,要什么师傅,自己学。当别人在师傅的温暖怀抱里汲取营养时,我已经开始独当一面,独自管理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的技术问题,那时候我连柔性防水套管都没见过,连砼咋念都不知道,天天自己看施工规范,给其他工地的同学打电话请教。工人、施工队班长、施工队经理也不用正眼看我,不把我当回事,谁让咱是刚毕业的呢,压力就是动力,努力学习真的成为一种行动了。没过多久,我就开始跟着总工参加监理例会,汇报我所分管内容的施工情况;参加工程例会安排相关的施工任务。也许在这个单位让一个还没有过实习期的毛头小子干这么多的事情还真是第一个。感谢当时没有师傅。
当整个地下室出正负零以后,甲方要我简单的安排一下管道的标高位置,当时我拿着各个专业的图纸那个头疼,当时就在想如果图纸是三维的就好了,那里还用这么头疼的将这么多专业的图纸都弄到一起看。可是当时也就是只能想想,工地上没有网络,想找点资料都没有。
2012年鄂尔多斯由于受煤价格的影响,房地产崩盘。7成的工地处于停工状态,繁华的鄂尔多斯一下子变成了鬼城。我们也只能呆着了,当时连个网都没有。天天也只能看看书,玩玩手机。一直到十月份,被借调到乌海市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接近收尾工作,但是由于甲方要提前运营,逼着我们抢工期,所以我就来了。
作为一个新人,还是另外的项目部的人,很难融入到这个老的群体里面,他们对我也是爱答不理的。有一次在地下室我掉到了集水坑里面,脚受伤很严重,休息了几天,竟然成了一些人的笑话。工程非常的着急,由于甲方没有提前的规划好,很多地方的管道都要返工来满足标高的要求。不过甲方有钱,到了现场就说,这太低,那太矮重做,我们给钱。好好吊顶拆掉,管道改变路由。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我们也时常的加班。越来越感觉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个技术员呢。
2012年底我们在东胜的团队接管了青岛的一个酒店项目,本来这个项目是兄弟单位干的,但是他们的水平不行,后来被我们公司接手,而且派我们这个团队来做,据说当时领导说的是这是我们公司最好的团队。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当然也就从乌海来到了青岛,终于从西北的大沙漠里走了出来,而且还是海边,其实更让人兴奋的是青岛项目部最起码有网络了。酒店的甲方对于土建的要求很严,对于机电部分的要求更严,这让我心里更加的有压力。趁着前期不忙,我利用网络在找各种三维解决管道综合问题的方法,最开始发现了AUTOCAD MEP这个版本的软件,感觉用的还不错,可以做出相关的三维模型,当时已经非常的高兴了,但是当时的电脑很不给力,非常非常的卡,也没有钱买新的电脑。
偶然的一次机会和甲方出去考察空调单位,他们说起了BIM,当时也不知道是啥。回到项目部我就开始在网上找这些东西,看看BIM到底是啥。看了很多的图片,感觉和我做的差不多,然后我就找AtuoCAD MEP是不是BIM这样的问题。后来网上对这个软件说明没多少,而更多的是提到的revit。我为了和BIM接轨,于是开始学习revit,2011版本、2013版本。想想那时候真的很可笑,自己连BIM和revit的关系都没搞明白,我自己买了很多的书,只要网上有的revit的教程的书我都买了,而且新出一本买一本,在各大网站学习,在QQ上加了很多BIM大神向他们请教问题,当然也被很多BIM大神拉黑,因为我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
没用了多久,我将我们酒店的地下一层的管道进行了排布,当时拿到甲方那里一看,甲方设计部门连声称赞,就因为这个甲方和设计院解除了管道综合的合同,交给我们来做,因为我们是免费的。学习的过程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前期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经常为了revit能实现一个效果熬夜通宵。从最初的墙柱梁板机电管道模型的建立,再到钢筋插入,以及之后三维出图、剖面出图,甚至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结构受力计算、绿色分析等内容。虽然有些东西真的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但是当时真的是停不下来,这就是一个人的兴趣问题。
我尝到了甜头,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之后我继续向深层次研究revit,后来渲染漫游等这些功能都不在话下,工程在我做的三维管道综合下有序的进行,不光我们总包用,我要求后来进场的通风空调单位也用,相互配合起到了很好地效果。到13年10月份,我偶然间将我的一个漫游动画传到了优酷上,优酷的账号是我的QQ号,自动将视频分享到了我的空间里面。点赞的人老多了,我也非常的高兴。但是有一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公司技术科打来的,什么都没说就问那个视频是不是你做的,我说是。然后他就挂了,难道我泄密了吗?心里忐忑不安,一个小时以后,机关技术科又打来电话,说:你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回北京,准备一个工程的投标,而且已经和你项目经理打好招呼。就这样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进京了,从毕业以后我一直在项目上,总认为机关的都是领导,我也没见过大世面,心里当然害怕,还有我感觉我的软件用的还不是很好,我怕给项目部丢人。
到了北京当天晚上,公司总工程师还有技术科一起出来吃饭,还给我倒了很多酒,我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特别拘束。领导看我说,看来以前从来没机会和我这样的大领导一起喝酒。我只能苦笑的点点头。我不会喝酒,但是那天晚上我也不敢拒绝,喝了六两,到了宿舍吐了一晚上。第二天我才明白公司为了发展BIM事业,董事长要求技术科配置硬件,专研BIM。于是公司花费20万元,购置三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配置相当豪华,看到这些牛X电脑,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体验一把流畅的感觉,自己的小电脑文件一大了卡的要死,经常死机。对于投标只不过是大家练手的一个项目。慢慢的我在公司也就熟悉了,也没有了当初的拘束。
后来由于我自己研究的软件技术遇到了瓶颈很多问题我也解决不了,于是公司决定请老师讲课。当时请的老师是中国建筑研究院的应老师,后来她去了广联达,我们也成了很好地朋友。经过这次培训真的解决了我以前的很多的困惑,学习真的不能闭门造车。
接下来的一年,公司领导让我参加各种BIM论坛,我经常从相距千里的青岛和北京往返,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么多机会,我对BIM理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了,但是这时候很多的高层的领导还是将BIM理解为是做宣传动画,所以我也是不是的被领导要求做个动画什么的,弄得我很无语。我越来越知道BIM是以工程为基础的,是一种工程技术,或者是一种管理措施,做个动画投标那只是最肤浅的东西。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问别人你用的BIM是什么?或者是这个是BIM吗?再也不会搞不懂revit和BIM的关系了。我也深知道要想掌握好BIM技术光是软件熟练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现场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脱离了专业知识那是没用的,那是伪BIM。
14年9月,公司机关要求我回机关准备BIM大赛,这次我带上了小米,我的同届同事,也是我的好哥们,在我的教育下,他的revit水平当时还说的过去,去了可以给我打个下手。我们一起进京了。这一年我27岁。
BIM大赛进展的很顺利,我主持的一个北京的项目获得了二等奖,我们青岛酒店的项目获得了单项三等奖。而我也成了公司名副其实的BIM专家,被誉为公司BIM第一人,BIM鼻祖。年底公司技术科安排,培训BIM技术,而我作为主讲人,更是被公司员工熟悉。
2015年1月集团公司筹备BIM中心,中心主任和我面谈好多次,让我加入。经过一个月的考虑,不顾子公司领导的反对,我决然离开了子公司,来到了集团BIM中心,负责技术问题。也许我在子公司一直待下去能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是我还年轻我还想学习更多的东西,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
2015年1月我正式调入到集团公司,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天地,满心欢喜的我希望在这里能有一番作为,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也许是我太年轻,也许是我期望太高。领导对BIM的理念还是动画,并且花钱弄了个录影棚,就为了给视频配音。每天的都在做动画,让BIM成为了一种外貌形式。工作越来越枯燥。我的自由时间也越来越多,对工作也没有什么信心了,后来我自己编了一本revit管道综合的教程,将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结合revit的操作写了出来,并且有幸在集团组织的培训中担任主讲,将我的教材发给我的学员。也许这是我对集团公司最大的贡献。
日常的文书工作我一点兴趣都没有,都交给别人去做。每周部长都要学习一片小文章,打造部门内部文化。在这里我真是见识到了什么是老牌国企。虽然工作慵慵懒懒,但是学习BIM的精神一点都没有变,我自己建立MEP工程群,河北BIM交流群,其中河北BIM交流群成为了河北省最大的BIM交流群,虽然人数也不多。当初在各大论坛和群了很多人在我学习的路上给了我帮助,现在我也要以这种方式回馈给想要学习BIM的兄弟姐妹,在群里无论谁和我要软件、或者是教程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无论有什么问题我都会尽力解答,这也是个提高的过程。
在网上我也认识很多朋友,天南海北到处都有,大家一起交流所得甚多。而且这个时候我也越来越觉得BIM发展有些头重脚轻,施工单位用BIM的数量和质量要远远超过位于全生命周期之首的设计院,这种现象很奇怪,不过也是情理之中,毕竟revit要求工程师协调的东西多,设计院画图的速度不会跟上,所以推广比较慢,总体来说还是建筑行业的现有模式的问题,但是在未来BIM必然是全生命周期的,作为龙头的设计院肯定会大力发展。所以我开始学习暖通设计,先机难得。
在集团培训完以后,我忽然有了个想法,想自己开个公司做BIM培训与项目咨询,这个想法和小米和小周说了以后他们都很支持,并且愿意一起干。小周也是我同届的同事,原来一直都在一个项目,后来青岛项目停工,被我推荐到我们办公室来工作。我将公司成立时间定在今年的8月31日,那天是我28岁的生日,希望在这一天我们的公司能成立。集团公司的员工比较悠闲,而我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却忙碌的很,不停的在宣传,不停地的在了解市场,在做宣传册,找以前的同学、朋友介绍工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经常到忙到晚上十二点。
但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小周有点打退堂鼓。我自己信心也动摇了,时常在问自己,这个公司真的靠谱吗,投入的钱会不会打了水漂。最终他两还是不打算和我合伙了。其实从他们的角度想也是情有可原的,小米自从我带他到子公司机关以后,深受领导信任,尤其我走了以后,他更是成了子公司BIM第一。没有必要和我一起走这条冒险的路。既然开不了公司,我忽然觉得什么又像从前一样了,每天枯燥的上下班,做一些文书工作,很无聊。我觉得没有再待下去的意义了,这么多年的施工单位工作,连女朋友都没有,也该考虑换个工作了。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痛苦的,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真的不愿意离开,在这个地方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哥们,我们一起打造了一个公司最牛团队。至于领导劝我说不能扔了铁饭碗,我对这个铁饭碗一点兴趣都没有,今天我扔了这个铁饭碗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端起一个金饭碗。
2015年8月,我和小米、小周说我要离开了,虽然我们一起开不了公司,但是永远都是好兄弟。2015年8月底我离开这个大央企,跳槽另一个大央企的设计院,抛弃自己熟悉的施工行业,进入新的领域是对自己的挑战,我还年轻我需要这样的挑战。在这个月我也成立了我自己的BIM工作室,前期的宣传没有白费,当时市场没有及时反馈回来信息,现在有不少朋友找我做管道综合,找我做各种BIM相关的东西。而且我们团队都能高效的完成甲方的任务。
在新的单位,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对revit出图很有研究,学到了以前我很多没有想到的东西。还遇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暖通设计师,我施工出身,不会设计,他就像教小学生一样的用心教我,而我将学到的东西结合施工结合BIM 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融会贯通,争取早日在暖通这个行业将BIM推行起来,不光光是做个管道综合,要将计算等信息也要融合到BIM中,前途路漫漫,任重道远。
工作四年多,BIM给了我很多,也给了我迷茫,最终我还是明白了BIM到底能干啥,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样,很多人持悲观态度,但是更多的人像我一样,看好BIM 。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自己的生活一起努力。
2011年我从燕山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央企,然后被分配到当时号称内地小香港的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工地。大片大片旋转的塔吊彰显着这个暴发户城市的霸气,刚刚毕业的我有点被这样的场景吓到,我们的项目还是刚刚开挖的大坑,看着荒凉的工地,嘴里说着脏话的工人,既新奇又有一些失落,这一年我24岁。从此开始了我施工生活的生涯。
我所在的工地是一个集酒店、办公楼、公寓、商业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按照领导的说法是这样的项目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绝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每当领导们或者是老员工们喝酒都会在酒桌上用这个事情教育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弟,初入世事的我们也感恩戴德的点头哈腰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上天的眷顾。我们当时一共到东胜项目部12个大学生,按照公司的传统做法,每个人都应该配备师傅,可是偏偏这一年这个项目部没有给我配师傅,只是让我和一个电气技术员学习,我一个学暖通的让我和搞电气的学啥啊,而且他也是来一年的新人。
当时我就很不乐意的去找当时管理这个地方的副总,副总大嗓门一喊,要什么师傅,自己学。当别人在师傅的温暖怀抱里汲取营养时,我已经开始独当一面,独自管理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的技术问题,那时候我连柔性防水套管都没见过,连砼咋念都不知道,天天自己看施工规范,给其他工地的同学打电话请教。工人、施工队班长、施工队经理也不用正眼看我,不把我当回事,谁让咱是刚毕业的呢,压力就是动力,努力学习真的成为一种行动了。没过多久,我就开始跟着总工参加监理例会,汇报我所分管内容的施工情况;参加工程例会安排相关的施工任务。也许在这个单位让一个还没有过实习期的毛头小子干这么多的事情还真是第一个。感谢当时没有师傅。
当整个地下室出正负零以后,甲方要我简单的安排一下管道的标高位置,当时我拿着各个专业的图纸那个头疼,当时就在想如果图纸是三维的就好了,那里还用这么头疼的将这么多专业的图纸都弄到一起看。可是当时也就是只能想想,工地上没有网络,想找点资料都没有。
2012年鄂尔多斯由于受煤价格的影响,房地产崩盘。7成的工地处于停工状态,繁华的鄂尔多斯一下子变成了鬼城。我们也只能呆着了,当时连个网都没有。天天也只能看看书,玩玩手机。一直到十月份,被借调到乌海市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接近收尾工作,但是由于甲方要提前运营,逼着我们抢工期,所以我就来了。
作为一个新人,还是另外的项目部的人,很难融入到这个老的群体里面,他们对我也是爱答不理的。有一次在地下室我掉到了集水坑里面,脚受伤很严重,休息了几天,竟然成了一些人的笑话。工程非常的着急,由于甲方没有提前的规划好,很多地方的管道都要返工来满足标高的要求。不过甲方有钱,到了现场就说,这太低,那太矮重做,我们给钱。好好吊顶拆掉,管道改变路由。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我们也时常的加班。越来越感觉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个技术员呢。
2012年底我们在东胜的团队接管了青岛的一个酒店项目,本来这个项目是兄弟单位干的,但是他们的水平不行,后来被我们公司接手,而且派我们这个团队来做,据说当时领导说的是这是我们公司最好的团队。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当然也就从乌海来到了青岛,终于从西北的大沙漠里走了出来,而且还是海边,其实更让人兴奋的是青岛项目部最起码有网络了。酒店的甲方对于土建的要求很严,对于机电部分的要求更严,这让我心里更加的有压力。趁着前期不忙,我利用网络在找各种三维解决管道综合问题的方法,最开始发现了AUTOCAD MEP这个版本的软件,感觉用的还不错,可以做出相关的三维模型,当时已经非常的高兴了,但是当时的电脑很不给力,非常非常的卡,也没有钱买新的电脑。
偶然的一次机会和甲方出去考察空调单位,他们说起了BIM,当时也不知道是啥。回到项目部我就开始在网上找这些东西,看看BIM到底是啥。看了很多的图片,感觉和我做的差不多,然后我就找AtuoCAD MEP是不是BIM这样的问题。后来网上对这个软件说明没多少,而更多的是提到的revit。我为了和BIM接轨,于是开始学习revit,2011版本、2013版本。想想那时候真的很可笑,自己连BIM和revit的关系都没搞明白,我自己买了很多的书,只要网上有的revit的教程的书我都买了,而且新出一本买一本,在各大网站学习,在QQ上加了很多BIM大神向他们请教问题,当然也被很多BIM大神拉黑,因为我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
没用了多久,我将我们酒店的地下一层的管道进行了排布,当时拿到甲方那里一看,甲方设计部门连声称赞,就因为这个甲方和设计院解除了管道综合的合同,交给我们来做,因为我们是免费的。学习的过程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前期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经常为了revit能实现一个效果熬夜通宵。从最初的墙柱梁板机电管道模型的建立,再到钢筋插入,以及之后三维出图、剖面出图,甚至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结构受力计算、绿色分析等内容。虽然有些东西真的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但是当时真的是停不下来,这就是一个人的兴趣问题。
我尝到了甜头,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之后我继续向深层次研究revit,后来渲染漫游等这些功能都不在话下,工程在我做的三维管道综合下有序的进行,不光我们总包用,我要求后来进场的通风空调单位也用,相互配合起到了很好地效果。到13年10月份,我偶然间将我的一个漫游动画传到了优酷上,优酷的账号是我的QQ号,自动将视频分享到了我的空间里面。点赞的人老多了,我也非常的高兴。但是有一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公司技术科打来的,什么都没说就问那个视频是不是你做的,我说是。然后他就挂了,难道我泄密了吗?心里忐忑不安,一个小时以后,机关技术科又打来电话,说:你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回北京,准备一个工程的投标,而且已经和你项目经理打好招呼。就这样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进京了,从毕业以后我一直在项目上,总认为机关的都是领导,我也没见过大世面,心里当然害怕,还有我感觉我的软件用的还不是很好,我怕给项目部丢人。
到了北京当天晚上,公司总工程师还有技术科一起出来吃饭,还给我倒了很多酒,我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特别拘束。领导看我说,看来以前从来没机会和我这样的大领导一起喝酒。我只能苦笑的点点头。我不会喝酒,但是那天晚上我也不敢拒绝,喝了六两,到了宿舍吐了一晚上。第二天我才明白公司为了发展BIM事业,董事长要求技术科配置硬件,专研BIM。于是公司花费20万元,购置三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配置相当豪华,看到这些牛X电脑,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体验一把流畅的感觉,自己的小电脑文件一大了卡的要死,经常死机。对于投标只不过是大家练手的一个项目。慢慢的我在公司也就熟悉了,也没有了当初的拘束。
后来由于我自己研究的软件技术遇到了瓶颈很多问题我也解决不了,于是公司决定请老师讲课。当时请的老师是中国建筑研究院的应老师,后来她去了广联达,我们也成了很好地朋友。经过这次培训真的解决了我以前的很多的困惑,学习真的不能闭门造车。
接下来的一年,公司领导让我参加各种BIM论坛,我经常从相距千里的青岛和北京往返,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么多机会,我对BIM理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了,但是这时候很多的高层的领导还是将BIM理解为是做宣传动画,所以我也是不是的被领导要求做个动画什么的,弄得我很无语。我越来越知道BIM是以工程为基础的,是一种工程技术,或者是一种管理措施,做个动画投标那只是最肤浅的东西。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问别人你用的BIM是什么?或者是这个是BIM吗?再也不会搞不懂revit和BIM的关系了。我也深知道要想掌握好BIM技术光是软件熟练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现场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脱离了专业知识那是没用的,那是伪BIM。
14年9月,公司机关要求我回机关准备BIM大赛,这次我带上了小米,我的同届同事,也是我的好哥们,在我的教育下,他的revit水平当时还说的过去,去了可以给我打个下手。我们一起进京了。这一年我27岁。
BIM大赛进展的很顺利,我主持的一个北京的项目获得了二等奖,我们青岛酒店的项目获得了单项三等奖。而我也成了公司名副其实的BIM专家,被誉为公司BIM第一人,BIM鼻祖。年底公司技术科安排,培训BIM技术,而我作为主讲人,更是被公司员工熟悉。
2015年1月集团公司筹备BIM中心,中心主任和我面谈好多次,让我加入。经过一个月的考虑,不顾子公司领导的反对,我决然离开了子公司,来到了集团BIM中心,负责技术问题。也许我在子公司一直待下去能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是我还年轻我还想学习更多的东西,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
2015年1月我正式调入到集团公司,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天地,满心欢喜的我希望在这里能有一番作为,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也许是我太年轻,也许是我期望太高。领导对BIM的理念还是动画,并且花钱弄了个录影棚,就为了给视频配音。每天的都在做动画,让BIM成为了一种外貌形式。工作越来越枯燥。我的自由时间也越来越多,对工作也没有什么信心了,后来我自己编了一本revit管道综合的教程,将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结合revit的操作写了出来,并且有幸在集团组织的培训中担任主讲,将我的教材发给我的学员。也许这是我对集团公司最大的贡献。
日常的文书工作我一点兴趣都没有,都交给别人去做。每周部长都要学习一片小文章,打造部门内部文化。在这里我真是见识到了什么是老牌国企。虽然工作慵慵懒懒,但是学习BIM的精神一点都没有变,我自己建立MEP工程群,河北BIM交流群,其中河北BIM交流群成为了河北省最大的BIM交流群,虽然人数也不多。当初在各大论坛和群了很多人在我学习的路上给了我帮助,现在我也要以这种方式回馈给想要学习BIM的兄弟姐妹,在群里无论谁和我要软件、或者是教程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无论有什么问题我都会尽力解答,这也是个提高的过程。
在网上我也认识很多朋友,天南海北到处都有,大家一起交流所得甚多。而且这个时候我也越来越觉得BIM发展有些头重脚轻,施工单位用BIM的数量和质量要远远超过位于全生命周期之首的设计院,这种现象很奇怪,不过也是情理之中,毕竟revit要求工程师协调的东西多,设计院画图的速度不会跟上,所以推广比较慢,总体来说还是建筑行业的现有模式的问题,但是在未来BIM必然是全生命周期的,作为龙头的设计院肯定会大力发展。所以我开始学习暖通设计,先机难得。
在集团培训完以后,我忽然有了个想法,想自己开个公司做BIM培训与项目咨询,这个想法和小米和小周说了以后他们都很支持,并且愿意一起干。小周也是我同届的同事,原来一直都在一个项目,后来青岛项目停工,被我推荐到我们办公室来工作。我将公司成立时间定在今年的8月31日,那天是我28岁的生日,希望在这一天我们的公司能成立。集团公司的员工比较悠闲,而我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却忙碌的很,不停的在宣传,不停地的在了解市场,在做宣传册,找以前的同学、朋友介绍工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经常到忙到晚上十二点。
但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小周有点打退堂鼓。我自己信心也动摇了,时常在问自己,这个公司真的靠谱吗,投入的钱会不会打了水漂。最终他两还是不打算和我合伙了。其实从他们的角度想也是情有可原的,小米自从我带他到子公司机关以后,深受领导信任,尤其我走了以后,他更是成了子公司BIM第一。没有必要和我一起走这条冒险的路。既然开不了公司,我忽然觉得什么又像从前一样了,每天枯燥的上下班,做一些文书工作,很无聊。我觉得没有再待下去的意义了,这么多年的施工单位工作,连女朋友都没有,也该考虑换个工作了。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痛苦的,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真的不愿意离开,在这个地方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哥们,我们一起打造了一个公司最牛团队。至于领导劝我说不能扔了铁饭碗,我对这个铁饭碗一点兴趣都没有,今天我扔了这个铁饭碗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端起一个金饭碗。
2015年8月,我和小米、小周说我要离开了,虽然我们一起开不了公司,但是永远都是好兄弟。2015年8月底我离开这个大央企,跳槽另一个大央企的设计院,抛弃自己熟悉的施工行业,进入新的领域是对自己的挑战,我还年轻我需要这样的挑战。在这个月我也成立了我自己的BIM工作室,前期的宣传没有白费,当时市场没有及时反馈回来信息,现在有不少朋友找我做管道综合,找我做各种BIM相关的东西。而且我们团队都能高效的完成甲方的任务。
在新的单位,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对revit出图很有研究,学到了以前我很多没有想到的东西。还遇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暖通设计师,我施工出身,不会设计,他就像教小学生一样的用心教我,而我将学到的东西结合施工结合BIM 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融会贯通,争取早日在暖通这个行业将BIM推行起来,不光光是做个管道综合,要将计算等信息也要融合到BIM中,前途路漫漫,任重道远。
工作四年多,BIM给了我很多,也给了我迷茫,最终我还是明白了BIM到底能干啥,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样,很多人持悲观态度,但是更多的人像我一样,看好BIM 。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自己的生活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