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的变形缝施工技术(共2635字)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常采用变形缝的建造来维护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而施工人员技术与工艺水平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变形缝建造质量的关键,但目前由于施工技术与监管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变形缝难以满足施工标准。本文主要从变形缝施工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变形缝的建造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确保技术工艺使用与规划的合理性是关键,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工程人员更加需要将关注结构稳定性和房屋质量等基础性保障施工工作落实到位。
2变形缝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在建筑工程中,为防止建筑物受气候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震等外界因素影响发生变形,通常采取“加强、避让”两种方法。“加强”即通过各种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来抵抗外界因素产生的附加应力、应变,防止结构变形破坏。“避让”是在建筑物易产生变形的薄弱部位让出一定的空间(预留缝隙),通常将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的预留建筑构造缝隙称为变形缝。
2.1伸缩缝
伸缩缝主要考虑温度变化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而设置的。为避免出现裂缝,根据结构类型的不同通常每隔50m左右设30~50mm宽伸缩缝,将建筑物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屋)盖等结构构件完全断开,使各个单元都能自由伸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2.2沉降缝
沉降缝为预防因建筑物高度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差异较大及地下部土质不同等原因引起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沉降缝设置在地基土质变化、建筑高度差异、建筑基础结构体系不同、使用荷载相差较大、结构形式不同的各部分之间以及新旧建筑分期建造的连接处等部位。
2.3抗震缝
抗震缝是考虑地震时,水平方向的地震波对建筑物产生破坏而设置的。将大型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形状、结构刚度、质量基本均匀的独立抗震单元,以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产生破坏。
3建筑变形缝的设置
3.1双墙做法
3.1.1采用偏心式基础
这种设置方式多用于荷载轻、层数少的砖混结构中,其对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较高;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底层部分的基础偏心层相对较大,由于其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较小,使两侧基础偏心均较为合理可行。
3.1.2墩式基础
该做法需设置基础梁,具体操作为:首先确定基础梁的位置、宽跨数、跨度等,再根据墙体传下来的荷载来计算梁的弯矩、剪力等,根据剪力的大小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完全分开;这种方法适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砖混结构或一边砖混、一边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3.2简支做法
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后,利用简支构件将两边连接起来,以满足建筑沉降要求。
3.3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即是在主楼与裙楼间的低层部位人为的留出一道约1m宽的缝隙,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可采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浇筑;从大量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主楼越高,沉降施工完成的效果就越好,越适宜采用后浇带。
4建筑变形缝的结构施工方法
建筑变形缝的结构施工方法是先按常规施工程序完成一侧结构工程全部工序,再进行变形缝另一侧的钢筋绑扎、墙体砌筑。当变形缝宽度在30~50mm时,由于间隙小不能按常规做法安装梁(柱)模板,故可以采用在变形缝中直接填塞塑料泡沫板充当模板的做法,要求泡沫板的厚度同缝宽,密度15kg/m3左右,宽度应大于梁截面高度50~100mm。当变形缝宽度在60mm以上时,按常规做法安装梁、柱模板,只需在模板外侧钉上一个大头向下的木楔,再用另外一个木楔调整至截面尺寸符合要求即可装饰工程施工中,外墙面变形缝常采用镀锌铁皮、铝合金型材等盖缝材料做封闭处理。针对宽度在30~50mm的变形缝,在缝内填塞塑料泡沫条,用粘结材料粘贴牢固,将30~40mm宽的单面胶带纸贴在缝两侧的饰面材料上,把中性硅酮密封胶用胶枪均匀打在缝内的泡沫条上,使密封胶缝均匀、顺直、美观,最后把胶带纸撕去即可。屋面变形缝常规处理方法是上部加盖镀锌铁皮、铝合金型材盖板,在屋面安装、检修太阳能热水器极易踩踏变形,遇雨产生渗漏。可采用加设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变形缝处女儿墙压顶拖工完毕后,用宽度大于压顶100mm的竹胶合板铺在压顶上做底模,再绑扎中准6@200双向钢筋,用卡具固定两侧模板,现浇60mm厚C20混凝土盖板,在混凝土初凝前撒1:1水泥干砂避免二次抹面产生空鼓、裂缝,要求中间高出两端10~20mm以利排水,利用胶合板模板把压顶与盖板隔开,保证结构构件自由变形。
5结语
总而言之,变形缝的设置处理较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会给工程施工增加难度,导致造价提高,故在工程中特别是高程建筑中,需认真做好地质勘察合理选址、优化设计结构,尽量不设置或少设置变形缝,以确保更为理想的建筑工程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治国,焦雷,葛寨辉,等.车站底板变形缝渗漏水治理技术[J].施工技术,2016,45(3):68~72.
作者:陈储 单位: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