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加固技术
摘 要:通过介绍砖混结构的几种裂缝,并从地基、温度变化、砖砌体施工质量、砌体刚度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形成这些裂缝的原因及种类。随之从地质勘察方面、设计方面,具体阐述防止裂缝产生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措施,并对产生裂缝墙体及结构论述如何加固补强。
关键词:砖混结构:砌体、裂缝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79-01
1 裂缝产生原因及种类
1.1 地基的基土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
地基土不均匀沉降产生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直方向的裂缝。形成原因:斜裂缝是由于地基局部软弱而成的。当土壤湿胀或干缩时,房屋会出现斜裂缝;窗间墙水平裂缝,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沉降缝处理不当而产生的;房屋纵墙的竖向裂缝,是墙两端沉降值较大,中间沉降值较小的缘故。
1.2 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有“八”字缝,倒“八”字缝和水平裂缝。它出现在平屋面住宅顶层两端,越到中间越小,直至消失,顶层的以下部位不在出现。温度裂缝在内外纵墙两端容易出现,建筑物建成一二年以后就会出现,此后不在发展。裂缝宽度一般在.1-.2mm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形成原因:水平裂缝是房屋结构由于墙体的热胀冷缩作用在墙体平面外的反应;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屋盖,当使用时气温高于其制作形式时的温度时,混凝土屋盖就膨胀,两者膨胀系数比为1∶2.4,造成砖砌体与屋盖之间产生剪应力,继而形成主拉应力,造成温度裂缝。
1.3 砖砌体质量低劣是墙体开裂的内在原因
建筑材料如红砖标号强度不足,外形翘曲,水泥质量不合格。设计墙体用砖及砂浆标号仅考虑结构受力,砂浆或砖号呈越上层越减小的趋势。施工操作不按规程办事,砂浆不满度低,墙体通缝,对顶层抵抗温度变形极为不利。以上因素,都是为墙体裂缝提供机会。
1.4 墙体的刚度和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
由于墙体刚度和强度不足易产生水平和竖向裂缝。大梁下部墙体的水平裂缝,多数由于大梁支座截面荷载偏心距过大竖向裂缝发展经历短缝、长缝两个阶段。
开缝的原因是:使用荷载超过设计允许承载力;墙体反复经历吸水、冰冻、融解而开裂,继而加剧荷载裂缝的开展与延伸。
2 防止墙体裂缝的措施
2.1 地质勘查方面
对场地的基土情况进行调查,掌握附近建筑的地基类型使用情况及其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而充分的地质勘查,彻底弄清地质条件,及时配合施工、设计单位处理不良问题。
2.2 设计方面
尽可能使建筑平面、立面体型简单;房屋的长高比例不宜太大,相邻建筑物之间必须留出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增设架空隔热板,墙的厚度也可以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房屋的抗震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改进结构措施增强墙体强度:外沿墙圈梁不宜小于300mm×240mm钢筋为4Φ10箍筋Φ6@200mm;山墙端部1-2开间内设置2-3根构造柱,构造柱为240mm×240mm钢筋为4Φ14箍筋Φ6@200mm;窗间墙宽度不小于1000mm,边垛不小于1500mm;为防止底层窗台上出现竖向裂缝,可在底层窗台墙中配置通长细钢筋,宽大窗口下部应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旋,住宅标准中一层外窗台处增加混凝土过梁;现浇混凝土屋盖为防止屋面与圈梁的推挤作用出现裂缝可在屋面板四角处每角各放三根放射筋。
2.3 施工方面
(1)要先对地基打得变形做出估计,预压,减小房屋地基的初期沉降和最终沉降,以促进均匀沉降减小,消掉次应力。
(2)保证砖混结构中的配筋正确,施工过程中钢筋不受破坏,砖砌体质量要好,混凝土现浇质量好。
(3)严把材料质量关,水泥等材料要有检验报告,回归证书按期使用等。
(4)砌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达到合格以上的质量要求,灰缝饱满砌体采用一顺一丁式,半砖或破损砖不得过6%,不能集中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砌体中和墙心。
3 墙体裂缝的修补与加固
(1)数量较小的细小裂缝采用压力灌浆法修补,方法:用空气压缩机将参有粘合剂或水玻璃砂浆灌入砖墙内使裂缝重新和在一起。
(2)较宽裂缝,用高标号砂浆加细钢筋填缝。当裂缝较大时,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拐梁予以加固。
(3)裂缝多时用钢筋拉杆或用型钢加固。
(4)墙体截面小的应加墙体载面厚度。对较难补救的墙面应对原结构或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并由设计者制定加固方案或措施,再对其实行墙缝的加固补强。
4 结论
墙体裂缝虽然是砌体结构常见的质量通病,但如果我们能在设计、施工以及材料的选用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很大程度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施工中应积极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努力把砌体裂缝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李辉国,彭锋. 浅谈砖混结构工程的外墙裂缝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8,(10).
[2]郭峰. 关于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