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研究发展(共3924字)
【摘要】为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对建筑领域的价值作用,从而促进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本文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控制的原件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智能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并探究了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原件组成;发展趋势研究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作为一项高端新型科学技术,它对于硬件与软件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建筑的安全使用性。
一、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控制的原件组成
在国民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土木工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事实上,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属于一个比较前沿、高端的科学技术,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但却并没有脱离土木工程施工环节的本质。将这种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技术融入到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不仅能够使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性革命特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控制原件系统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一个是主控制系统,另一个则是辅助控制系统。智能结构控制不可能离开信号的传递而实现,其中主控制系统就起到了控制信息的作用,是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的控制器。现有的传导器信号处理器来源于仿生学,与仿生学的原理基本一致,其主要功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建筑结构的内部信息进行认知和感知。当收集完这些信息以后,其还可以进行真实的还原和传输,从而让人们根据这些信息获知建筑材料内部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信号驱动原件以及传导器,这样才能完成对信号的传输,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信号传感器能够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如果传感器发现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就会及时地向控制器传递信息,告知控制器这种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当信息控制器收到这些安全隐患传输信息以后,就会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而进行判断,最终将这些信息以更直观的形式反馈给人类。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控制体系中,那些自适应装置同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环境等外界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撞击等,都会使结构变得容易发生变形和曲折。在这种情况下,自适应装置的作用就有效地发挥出来了。应用自适应装置能够让建筑结构根据外界因素而导致的物理形变的差异性而改变形态,从而提高建筑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满足质量要求。很多时候,不但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用到智能结构控制系统,而且在对结构进行控制时往往也能够应用到智能结构控制体系,从而使智能材料与结构控制有效融合。比如,当外界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智能结构都可以及时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外界环境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在智能化管理控制环节和结构体系的设计环节中,都要不断提升结构抗震能力的稳定性。
二、智能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充当传感元件感知材料。制作传感器时不可或缺的材料就是感知材料。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感知材料包括有碳纤维、压电材料、疲劳寿命丝、电阻应变丝、光导纤维等。这些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感知才能够赋予传感元件更多、更理想的使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应用范围。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埋入式传感分布阵列或大规模表面附着式传感分布阵列,让整个材料的结构具有更加敏感的感知特征,达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甚至是自动修复的要求。光导纤维作为传感元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感知材料之一,其不仅反应非常的迅速,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埋置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而且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也比较小,具备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从而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所以,鉴于光导纤维感知材料的这种属性,其往往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中。除了具备这样的特点以外,其还支持单线多路复用功能,从而方便人们进行全网测量、线段策略以及对个别点的测量,使其功能更为强大。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大量应用到钢铁材料,而钢铁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其所承受的应力应变超过其极限,那么就会使材料产生断裂的倾向。所以,检测结构材料的应力应变往往是保障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手段。在结构材料表面的应变测量中所广泛应用的传感元件就是电阻应变片。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将埋置电阻应变丝与基底材料进行胶合而产生更加稳定的性能。优越的防电磁干扰能力也是电阻应变丝的主要特点之一,其同样也不会对埋置材料本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到的智能结构中的碳纤维主要制作方法就是对聚合纤维进行燃烧。碳纤维的主要应用优势表现在具有良好的高弹性模量、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等方面。
(二)控制装置与驱动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比较多的控制装置主要涉及到三类:驱动装置、阻尼装置以及隔震装置。其中的驱动装置,顾名思义,就是赋予给结构控制力的一种装置;而阻尼装置主要是通过耗散结构振动能量而使结构的震动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减轻因为震动而造成结构使用寿命缩短。目前最为常见的驱动材料包括可收缩膨胀具和胶体、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电/磁流变液体。应用智能驱动材料制备的这些驱动装置和阻尼减震装置不仅具有使用寿命长、反应快和能耗低等特点,同时还能为人们做出更快应急手段,确保结构使用安全奠定基础。可以说,正是由于对这些智能控制装置和驱动材料的有效利用,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能才能越来越高。
(三)自动修复材料。在当前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到的各种智能结构材料中,不仅有很多材料具有预警的功能,还有一些自动修复材料,能够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人们预警,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钢构件节点的裂缝修复,来实现结构的局部损伤自修复功能。造成钢铁材料断裂的起源一般是钢铁材料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微裂纹,而这些微裂纹在受到应力的过程中就会逐渐的扩展,并最终导致钢铁材料的断裂。因此,如果能够在钢铁材料微裂纹扩展的过程中进行修复,那么必然可以有效阻止其长大成为宏观意义上的大裂纹。自动修复材料能够在微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将发生相变的物质提前埋入节点材料和钢铁材料比较重要的构建微孔中,使材料能够自动修复。比如,为了对混凝土开裂时进行自动修复,人们习惯于在钢筋混凝土中埋入一些玻璃纤维等具有自动愈合能力的材料。通过对混凝土进行这种处理,就可以使其在开裂的过程中释放出混合物及时填补裂缝,从而发挥出自动修复的效果,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合驱动装置与感知元件的配合,从而使感知元件能够对损伤进行应急控制并且发出警报,然后自动修复材料对缺陷处进行永久性的修复。
三、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未来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木工程领域在应用智能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的智能结构必然会愈发完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而言,智能结构系统属于核心技术,很多其他智能材料功能的实现都要依赖于智能传感系统。受到资源的影响,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一些具有极端条件的环境下,这就对现有的智能传感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其能应用到一般的工作环境下,同时还要求其能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可以发挥出效能,并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确保信息传输的速度和信息的完整性也是智能结构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提高智能结构元件信息传输速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提高智能结构的抗干扰能力不但是保证信息传递安全性、完整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结构元件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所以提高智能结构材料抗干扰能力将成为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将这种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技术融入到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从而构建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其不仅能够使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性革命特征。由此可知,《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锋..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6:218
[2]费龙飞.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8:195~196
作者:龚湘兵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